1. <b id="b34l4"></b>

        <u id="b34l4"></u>

        <tt id="b34l4"></tt>

          1. [行測打卡]2月25日|2023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題

            更新時間:2023-02-25 10:53:32 作者:公務員 點擊數:8
            年終工作總結
            WORK SUMMARY
            [行測打卡]2月25日|2023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題

            1.植物病害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物引起的,可以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環境不良、營養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病害,由于沒有病原物的侵襲,所以不會在植物間相互傳染。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①需要微酸性生長環境的杜鵑花,種植在偏堿性土壤中,葉片會黃化

            ②植株澆水過多,盆土積水后,由于植株根系缺氧,會導致植株萎蔫

            ③除草劑使用不當會引起西瓜苗嫩葉黃化,葉片枯焦,植株萎縮

            ④灰葡萄孢真菌會引起番茄灰霉病,發病后造成番茄大量爛果

            A.僅①④


            B.僅①②


            C.僅①②③


            D.僅②③④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可以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環境不良、營養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不會在植物間相互傳染”。

            第二步:逐一進行分析。

            ①:杜鵑花由于生長在偏堿性土壤環境中而導致其葉片黃化,其中偏堿性土壤屬于環境因素,符合“由于環境不良、營養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不會在植物間相互傳染”,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義;

            ②:植株由于盆土積水后,根系缺氧導致其萎蔫,其中盆土積水屬于環境因素,符合“由于環境不良、營養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不會在植物間相互傳染”,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義;

            ③:西瓜苗由于除草劑使用不當而導致其嫩葉黃化等后果,其中除草劑使用不當屬于非生物因素,符合“由于環境不良、營養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不會在植物間相互傳染”,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義;

            ④:番茄大量爛果是由灰葡萄孢真菌引起的,其中灰葡萄孢真菌屬于病原物,而不是非生物因素,并且番茄因感染灰霉病而大量爛果,符合“由病原物引起”、“可以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符合“侵染性病害”定義,不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義。

            綜上,僅①②③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C。






            2.傳統污水處理,或通過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離心力分離、磁力分離等物理方法對不溶態污染物進行分離,或通過酸堿中和法、化學沉淀法、氧化還原法等化學方法讓污染物發生轉化,而新興的微生物治理技術則是通過水體微生物來凈化污水。有專家認為,與傳統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術是一種處理污水的更佳手段。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不能支持上述觀點?

            A.近年來,微生物技術的科研投入持續擴大,相關技術成果在土壤改良等領域已經得到了有效轉化


            B.物理方法進行污水治理的處理廠,通常占地面積大,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C.化學方法進行污水治理運行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的化學試劑,易產生二次污染


            D.微生物技術污水治理的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與傳統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術是一種處理污水的更佳手段。

            論據:傳統污水處理,或通過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離心力分離、磁力分離等物理方法對不溶態污染物進行分離,或通過酸堿中和法、化學沉淀法、氧化還原法等化學方法讓污染物發生轉化,而新興的微生物治理技術則是通過水體微生物來凈化污水。

            本題論點和論據話題一致,都是在對傳統手段和微生物治理技術進行比較,加強優先考慮補充論據,本題為選非題,將可以加強的選項排除即可。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該項指出近年來微生物技術的科研投入持續擴大,相關技術成果在土壤改良等領域已經得到了有效轉化,僅說明微生物技術對土壤改良的作用,沒有提及對污水處理的作用,為無關項,無法加強,當選;

            B項:該項指出物理方法進行污水治理的處理廠,通常占地面積大,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補充說明傳統手段具有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環境等缺點,補充論據,可以加強,排除;

            C項:該項指出化學方法進行污水治理運行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的化學試劑,易產生二次污染,補充說明傳統手段存在成本高、污染環境等缺點,補充論據,可以加強,排除;

            D項:該項指出微生物技術污水治理的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補充說明微生物技術治理污水有優勢,補充論據,可以加強,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3.某次招標活動中,甲、乙、丙、丁、戊和己6家投標企業依次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講解。已知甲和乙均不能安排在第一個或最后一個,丙只能安排在第三個或第四個,如在滿足以上條件的次序中隨機選擇一個,則丁和戊的講解次序相鄰的概率為:


            A.2254A.png



            B.2253B.png



            C.2253C.png



            D.2253D.png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

            2253.png




            4.綜合危險策略可以很容易把人群預防效果提高5倍、10倍甚至更多,大大優化成本效果。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因素有很多,簡單地以一兩個危險因素的高低決定如何治療,不是最精準的策略。惡性高血壓一定需要藥物控制,對于大部分高血壓病人來說,                    ,需要治療的迫切性就越高,降壓藥、葉酸、阿司匹林治療的好處就越大,效益就越高,治療就越精準。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個人的血壓越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可能性越大


            B.越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越易引發高血壓疾病


            C.高血壓患病時間越長,未來中風的風險性就越高


            D.具有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越多,未來發病風險越高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

            橫線在文段中間,需考慮與前后文的銜接。橫線前引出綜合危險策略的話題,指出其可提高人群預防效果,優化成本效果,隨后指出冠心病和中風這兩種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以少量危險因素決定如何治療不是最精準的策略,據此可知,前文圍繞“綜合危險策略”“多個危險因素”展開,并介紹其效果。接著后文介紹另一疾病“惡性高血壓”,根據話題的銜接可知,后文同樣應圍繞“綜合危險策略”“多個危險因素”這一話題展開,且根據橫線后“迫切性就越高”“好處就越大,效益就越高,治療就越精準”可知,橫線處應表達出高血壓病人危險因素多之意,對應D項。

            A、B、C三項,均缺少“危險因素多”這一核心話題,與文段話題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5.小李父子倆佩戴智能手表跑步鍛煉,同時從小區門口出發,繞小區一圈后又同時到達小區門口,手表給出如下鍛煉“時間—配速”圖線。根據圖線分析,在        ,小李的跑動距離與父親相同。



            2255.png 

            A.2255A.png



            B.2255B.png


            C.2255C.png


            D.2255C.png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

            2255解析.png





            6.目前,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保障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是重中之重。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有助于應對農業領域的重大風險挑戰,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為鄉村全面振興保駕護航。通過發展農業保險對農業進行支持保護是國際慣例,也是許多國家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支柱。大力發展和運用農業保險工具,既是促進我國農業支持政策向國際看齊、更好適應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現實選擇,也是保障我國農業產業穩定發展、維護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的長遠需要。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鄉村振興需要健全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


            B.農業保險有助于“三農”工作順利推進


            C.農業政策既要立足國內也要有國際視野


            D.發展農業保險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必選項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文段開篇指出我國“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性。隨后提出對策,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接下來通過并列句式論述發展農業保險對于“三農”工作的積極意義。故文段論述的核心話題為“農業保險”,強調發展農業保險對于“三農”工作的意義,對應B項。

            A、C兩項,均缺少“農業保險”這一核心話題,排除;

            D項,“保障糧食安全”表述片面,且“必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7.刑事警察 對于 (    ) 相當于 (    ) 對于 對外交涉


            A.公安機關;維護主權


            B.刑事案件;駐外武官


            C.打擊犯罪;外交人員


            D.交通警察;外交領事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逐一代入選項。

            A:刑事警察是構成公安機關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對外交涉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主權,二者為方式目的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刑事警察的主要任務是偵查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本身是一個名詞,只是刑事警察的工作對象,二者為職業與工作對象的對應關系;駐外武官的主要任務是對外交涉,二者為職業與工作內容的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刑事警察的工作內容是打擊犯罪,二者為職業與工作內容的對應關系;外交人員的工作內容是對外交涉,二者為職業與工作內容的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D項:刑事警察和交通警察都是警察,二者為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外交領事是一國根據協議派駐他國某城市或某地區的代表,是進行對外交涉的代表人物,二者是職業與工作內容的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8.哺乳動物繁榮多樣,蝙蝠又是哺乳動物中頗為獨特的一支。它們是唯一能自主飛行的哺乳動物,還具有驚人的物種多樣性:蝙蝠至少有1440個物種,每5個哺乳動物物種中就有一個是蝙蝠。蝙蝠另一重要生物演化特征是它們的回聲定位系統。                    ,必須有特化的發聲結構和高靈敏聽覺感觀的功能,使其在黑暗中也能“聽”清楚周圍的環境,尋找食物或躲避障礙。我們常常將蝙蝠與回聲定位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并非所有蝙蝠物種都具備這一能力。蝙蝠動物回聲定位的功能,在物種間也有差異。蝙蝠回聲定位特征的出現,比先前認為的更復雜。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蝙蝠是演化過程中的巨大成功


            B.回聲定位是非常特殊的行為功能


            C.漫長的演化賦予蝙蝠回聲定位系統


            D.蝙蝠的內耳有密集多變的神經纖維束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題為語句填空題,橫線位于文段中間,應根據上下文內容進行分析。橫線前通過哺乳動物引出蝙蝠的話題,接著介紹蝙蝠的物種多樣性,并強調其回聲定位系統是其重要生物演化特征,觀察橫線后內容,根據“必須有特化的發聲結構”以及轉折后強調的“并非所有蝙蝠物種都具備這一能力”可知,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是較為特殊的,需要具備特定條件,并非普遍存在的,故橫線處應圍繞“回聲定位”及其特殊性展開闡述,對應B項。

            A、D兩項,未提及文段核心話題“回聲定位”,與前后文銜接不當,排除;

            C項,“漫長的演化”文段并未提及,與前后文銜接不當,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9.《“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是首部將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的規劃。關于此規劃提出的相關措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B.穩定發展優質粳稻,鞏固提升南方雙季稻生產能力


            C.以南菜北運基地和黃淮海地區設施蔬菜生產為重點加強夏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D.推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南方酸化耕地降酸改良治理和北方鹽堿耕地壓鹽改良治理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政治常識。

            A正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第二章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中的“第一節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部分指出:“完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穩定種糧農民補貼,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支持政策體系。鼓勵糧食主產區主銷區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合作,引導主銷區與主產區合作建設生產基地。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支持有條件的省份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span>

            B項正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第二章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中的“第一節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部分指出:“優化糧食品種結構。穩定發展優質粳稻,鞏固提升南方雙季稻生產能力。大力發展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適當恢復春小麥播種面積。適當擴大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鼓勵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供給。穩定馬鈴薯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發展雜糧雜豆?!?/span>

            C項錯誤,《“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第二章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中的“第三節 保障其他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部分指出:“促進果菜茶多樣化發展。發展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以南菜北運基地和黃淮海地區設施蔬菜生產為重點加強冬春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以高山、高原、高海拔等冷涼地區蔬菜生產為重點加強夏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構建品種互補、檔期合理、區域協調的供應格局。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提升茶業發展質量?!?/span>

            D項正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第二章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中的“第二節 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部分指出:“提升耕地質量水平。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因地制宜推廣保護性耕作,提高黑土地耕層厚度和有機質含量。推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南方酸化耕地降酸改良治理和北方鹽堿耕地壓鹽改良治理。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嚴禁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健全耕地質量監測監管機制?!?/span>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10.如果我們樂觀地認為互聯網可以解決邊緣性群體等社會問題,就是典型的技術決定論。假如技術決定論成立,那么所有社會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技術問題,世界其實會簡單許多,但這并非事實,任何技術問題的解決都會伴隨著新問題的產生,比如無人機送外賣可能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無人機能不能進入小區?如果能進入,這是否侵犯了隱私?誰有權利允許它進入?我們面對的新問題一點兒也不比舊問題少。技術從不會自動承諾給我們一個更好的未來。技術的發展可以輔助我們解決社會問題,但社會問題的本質是社會而不是技術。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社會的發展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B.邊緣性群體問題有著復雜的原因


            C.必須警惕技術發展對隱私的侵犯


            D.單純依賴技術無法解決社會問題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文段開篇指出認為互聯網可以解決邊緣性群體等社會問題屬于典型的技術決定論,并分析指出如果技術決定論成立的話,世界其實會簡單很多,接著通過“但這并非事實”否定前文觀點,指出任何技術問題的解決都會帶來新的問題,并以“無人機送外賣”為例進行解釋說明,最后指出技術的發展對解決社會問題起到輔助作用,并通過轉折關聯詞“但”強調技術并非社會問題的本質。故文段為“分—總”結構,重點為尾句轉折之后的內容,對應D項。

            A,缺少文段主題詞“技術”,排除;

            B項,“邊緣性群體”對應文段首句話題引入部分,非重點,且缺少文段主題詞“技術”,排除;

            C項,“隱私”對應文段“無人機送外賣”的舉例部分,非重點,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材料

            22511材料.jpg 

            11.2011202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同比上升的年份有幾個?


            A.7


            B.8


            C.9


            D.10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定位統計圖可知,2011~202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同比上升的有2011年(39.22%)、2012年(39.59%)、2013年(39.70%)、2014年(40.22%)、2016年(40.30%)、2017年(40.91%)、2018年(41.11%)、2019年(41.51%)、2020年(42.06%),共9年。

            故正確答案為C。



            12.以下年份中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與建成區綠地率數值相差最大的是:


            A.2017


            B.2018


            C.2019


            D.2020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定位統計圖可得,各年份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與建成區綠地率的差值分別為:

            2017=40.91%-37.11%=3.80%;

            2018=41.11%-37.34%=3.77%;

            2019=41.51%-37.63%=3.88%;

            2020=42.06%-38.24%=3.82%。

            綜上,數值相差最大的為2019年。

            故正確答案為C。




            13.表中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首次超過35%的年份,當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同比約上升了:


            A.4%


            B.6%


            C.8%


            D.10%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

            22513.png





            14.以下折線圖反映了哪一時間段內全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同比增量的變化趨勢?


            22514.png 


            A.20112014


            B.20132016


            C.20152018


            D.20172020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同比增量的變化趨勢”,可判定本題為增長量計算問題。定位統計圖可得:2010-2020年全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依次為11.18平方米、11.80平方米、12.26平方米、12.64平方米、13.08平方米、13.35平方米、13.70平方米、14.01平方米、14.11平方米、14.36平方米、14.78平方米。根據公式:增長量=現期量-基期量。則2011-2020年全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同比增量分別為:

            2011=11.80-11.18=0.62平方米;

            2012=12.26-11.80=0.46平方米;

            2013=12.64-12.26=0.38平方米;

            2014=13.08-12.64=0.44平方米;

            2015=13.35-13.08=0.27平方米;

            2016=13.70-13.35=0.35平方米;

            2017=14.01-13.70=0.31平方米;

            2018=14.11-14.01=0.10平方米;

            2019=14.36-14.11=0.25平方米;

            2020=14.78-14.36=0.42平方米。

            比較可知,滿足題干折線圖先下降再上升變化趨勢的為20172020年,對應D項。

            故正確答案為D。




            15.關于全國城市綠化狀況,能夠從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A.2014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區域面積是未覆蓋區域面積的1.5倍以上


            B.2009年為基期計算,2009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年均上升0.4個百分點以上


            C.如城市總人口保持不變,則2020年城市公園綠地面積比2009年增長了50%以上


            D.如按全國城市平均數計算,2020年一個800萬人口的城市擁有公園綠地超過100平方千米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

            22515.png








            客服電話
            13108689699 0871-64107468
            關注微信
            手機版
            返回頂部
            波多野结衣最后一部 黑人

              1. <b id="b34l4"></b>

                <u id="b34l4"></u>

                <tt id="b34l4"></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