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 、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信手拈來
B.一帆風順
C.唾手可得
D.輕車熟路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根據“、”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應與“一蹴而就”構成同義并列,語義相近,且根據橫線前“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應體現出簡單、容易得到或成功之意,C項“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符合文意,當選。
A項“信手拈來”指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與文段“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語境不符,排除;
B項“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文段并非強調“順利”,與文意不符,排除;
D項“輕車熟路”比喻對事情熟悉,做起來容易,文段并沒有體現出對“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做法很熟悉之意,與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2.關注受眾、研究受眾、服務受眾,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鮮明特點。這與政治工作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 。政治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其實質就是一種受眾至上的思維理念。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脈相承
B.相輔相成
C.不謀而合
D.并行不悖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橫線前的指代詞“這”指代前文中重視受眾是互聯網思維的鮮明特點,后文提到政治工作的實質同樣也是一種受眾至上的思維。由此可知,互聯網思維和政治工作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二者是相契合的,均是在強調受眾至上。C項“不謀而合”意為事前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能夠體現出互聯網思維和政治工作的理念的高度一致性,符合文意,當選。
A項“一脈相承”意為由一個血統或一個派別世代相傳承襲下來,強調人或事物間的傳承關系,文段中互聯網思維與政治工作是在同一時期內進行探討,未體現時間上的代際傳承,與文意不符,排除;
B項“相輔相成”強調兩種事物互相輔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文中并未體現,排除;
D項“并行不悖”指的是同時實行,互相之間不沖突,“不沖突”與“高度一致”并非同一概念,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3.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⑤⑥,②③④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B】」
【解析】本題為分組分類題目。元素組成不同,優先考慮屬性規律。觀察發現,題干每幅圖中均出現多個全開放圖形,優先考慮開閉性。圖①②④中有5個全開放圖形、4個全封閉圖形;圖③⑤⑥中有4個全開放圖形、5個全封閉圖形,即圖①②④為一組,圖③⑤⑥為一組。
故正確答案為B。
4.義務沖突是指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法律義務,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義務,迫不得已無法履行其他義務的情況。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形存在義務沖突的是:
A.劉某駕車途中,為避讓突然沖出的行人而撞毀了路邊的護欄
B.因經濟條件限制,李某只能選擇資助兩位貧困兒童中的一位
C.在追捕兩名分頭逃跑的小偷的過程中,警官王某先抓捕了其中一人
D.農忙時節人手不足,張某讓兩名還在讀初中的孩子中的一人請假幫忙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法律義務”、“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義務”、“迫不得已無法履行其他義務的情況”。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為避讓突然沖出的行人而撞毀了路邊的護欄,是緊急避險,不是履行法律義務,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資助貧困兒童不是法律義務,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警察抓捕小偷是與工作相關的法律義務,要同時抓捕分頭逃跑的兩名小偷符合“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法律義務”,警官王某先抓捕了其中一人,符合“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義務”、“迫不得已無法履行其他義務的情況”,符合定義,當選;
D項:張某讓孩子請假幫忙做農活不是法律義務,孩子做農活也不是法律義務,不符合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5.企業不能僅僅學習、模仿優秀企業的做法,更要積極探索出一套 的企業文化實踐經驗。如果認為依靠復制其他企業的成功做法就能 ,卻忽略企業“硬件”與文化“軟件”的兼容、匹配問題,最終也是徒勞。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行之有效 萬事大吉
B.與時俱進 計日程功
C.獨樹一幟 博采眾長
D.推陳出新 一勞永逸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不能僅僅······更要”表示遞進關系,故橫線處所填成語應比“學習、模仿”的語義更進一步,且根據“企業‘硬件’與文化‘軟件’的兼容、匹配問題”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應凸顯探索出一套能解決問題的企業文化實踐經驗。A項“行之有效”指實行起來有成效,置于此處可體現能夠解決問題之意,可與后文形成對應,符合文意,保留。B項“與時俱進”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前進,C項“獨樹一幟”比喻創造出獨特的風格、主張,自成一家,D項“推陳出新”指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并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多指繼承文化遺產),均側重強調“創新”,無法體現文段中解決問題的含義,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驗證。根據“忽略企業‘硬件’與文化‘軟件’的兼容、匹配問題,最終也是徒勞”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應體現取得成功之意,A項“萬事大吉”指圓滿解決問題,符合文意,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A。
【文段出處】《中國企業文化發展70年——實踐發展與理論構建》
6.人力資本投資是指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用來提高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收益能力的初始性投資。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人力資本投資的是:
A.某大學資助教師參加教學技能提升培訓班的費用
B.某公司為員工添置了一批健身器材所花費的投資
C.父母在小張大學暑假期間為其支付的駕校培訓費用
D.某食品加工企業為購買專利而支付的知識產權轉讓費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用來提高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收益能力”。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某大學資助教師參加教學技能提升培訓班,教師是勞動者,且參加技能提升培訓班是為了提高教師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收益能力,符合“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用來提高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收益能力”,符合定義,排除;
B項:公司為員工添置健身器材,員工是勞動者,添置健身器材是為了提升員工的身體素質,以提高員工的生產能力,而且也提升了員工的收益能力,符合“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用來提高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收益能力”,符合定義,排除;
C項:父母為小張支付的駕校培訓費用,小張是勞動者,駕校培訓可以提高小張的能力,并提高了小張的收益能力,符合“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用來提高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收益能力”,符合定義,排除;
D項:企業為購買專利支付的費用,未體現在勞動者身上,不符合“體現在勞動者身上”,不符合定義,當選。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7.把下面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
本題為分組分類題目。元素組成不同,且無明顯屬性規律,考慮數量規律。觀察發現,題干圖形出現了“日”字變形圖和圓相切,考慮筆畫數。圖①②⑤為一筆畫圖形,圖③④⑥為兩筆畫圖形。即圖①②⑤為一組,圖③④⑥為一組。
故正確答案為A。
8.大約公元前450年,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只用直尺和圓規,能否作出一個與給定圓面積相等的正方形?這個看似簡單的“化圓為方”問題成為尺規作圖領域的經典題目,在此后的兩千多年中,許多數學家嘗試解答卻都未能成功。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解答,在于它不僅是一個幾何學問題,還是一個代數學問題。在尺規作圖問題中,給定若干角度或線段長度,實質是給出了若干實數;只用直尺和圓規作圖這條規則,保證了作出的角度或線段的長度,是給定實數的和、差、積、商、平方根的組合。因此每個尺規作圖問題,其實都對應著一個代數問題。
關于“化圓為方”問題,文中沒有談到:
A.提出問題的具體背景
B.關于問題實質的分析
C.問題難以解答的原因
D.對該問題的大體描述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A項,文段并未提及“提出問題的具體背景”,無中生有,當選;
B項,根據“在尺規作圖問題中,給定若干角度或線段長度,實質是給出了若干實數;只用直尺和圓規作圖這條規則,保證了作出的角度或線段的長度,是給定實數的和、差、積、商、平方根的組合。因此每個尺規作圖問題,其實都對應著一個代數問題”可知,“關于問題實質的分析”文段有所論述,排除;
C項,根據“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解答,在于它不僅是一個幾何學問題,還是一個代數學問題”可知,“問題難以解答的原因”文段有所論述,排除;
D項,根據“大約公元前450年,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只用直尺和圓規,能否作出一個與給定圓面積相等的正方形”可知,“對該問題的大體描述”文段有所論述,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9.情緒記憶是以經歷過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內容的記憶。當經歷時的情境或事件引起了個體強烈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時,這種體驗就會和當時的情境或事件信息一起,保持在個體的記憶中。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情緒記憶的是( )。
A.小航在日記中記錄了上周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時陽光明媚、內心愉悅等經歷
B.一位十年前親眼目睹過空難事件的男子到現在腦中還經常浮現起那可怕的一幕
C.小輝每次想把腿翹在桌子上時就會想起媽媽不允許這樣做的呵斥聲,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D.沈從文對自己的故鄉有很深的感情,他在后來的文學創作中也常常表達出自己對故鄉的眷戀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以經歷過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內容”、“經歷時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和當時的情境或事件信息一起”、“保持在個體的記憶中”。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小航在日記中記錄經歷,不是把情緒和情感體驗保持在記憶中,不符合“保持在個體的記憶中”,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男子現在腦中還經常浮現起那可怕的一幕,符合“保持在個體的記憶中”,但浮現可怕的一幕只是體現了當時的情境信息,沒有體現出他當時目睹空難時的情緒和情感體驗,不符合“以經歷過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內容”、“經歷時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和當時的情境或事件信息一起”,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小輝想起媽媽不允許這樣做的呵斥聲,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說明小輝對媽媽的呵斥聲產生了害怕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小輝回想起的就是媽媽呵斥使他害怕的情感體驗,符合“以經歷過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內容”、“經歷時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和當時的情境或事件信息一起”、“保持在個體的記憶中”,符合定義,當選;
D項:沈從文在后來的文學創作中也常常表達出自己對故鄉的眷戀,不符合“記憶”、“以經歷過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內容”,不符合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2020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7581個,從業人員43.69萬人,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2060個,從業人員10.75萬人。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38萬場,比上年下降14.9%;觀眾0.86億人次,下降27.9%。
10.2011~2020年期間,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收入的年平均值:
A.大于100億元
B.等于100億元
C.小于100億元
D.無法算出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
11.2011~2020年中,全國藝術團體數同比增量超過2000個的年份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2011~2020年中······同比增量超過2000個······”,可判定本題為增長量計算問題。定位表格材料可得:2011~2020年各年的全國藝術團體數依次為:7055個、7321個、8180個、8769個、10787個、12301個、15742個、17123個、17795個和17581個。根據公式:增長量=現期量-基期量,可得2012~2020年各年全國藝術團體數的同比增量,情況如下:
2012年的同比增量=7321-7055=266個<2000個;
2013年的同比增量=8180-7321=859個<2000個;
2014年的同比增量=8769-8180=589個<2000個;
2015年的同比增量=10787-8769=2018個>2000個;
2016年的同比增量=12301-10787=1514個<2000個;
2017年的同比增量=15742-12301=3441個>2000個;
2018年的同比增量=17123-15742=1381個<2000個;
2019年的同比增量=17795-17123=672個<2000個;
2020年的同比增量=17581-17795=-214個<2000個。
則2011~2020年中,全國藝術團體數同比增量超過2000個的年份有2015年和2017年,共2個。
故正確答案為B。
【備注】根據歷年真題教研,本題問法也應計算2011年的增量。但由于題目數據不支持推出2011年增量,本題從2012年增量開始分析。
12.2020年,在全國藝術表演團體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占比約為:
A.11.7%
B.24.6%
C.27.4%
D.31.7%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B】」
【解析】

13.以下折線圖中,能準確反映2011~2020年國內演出觀眾人次變化的是: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
定位表格材料可得: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國內演出觀眾人次分別為:7.46億人次、8.28億人次、9.01億人次、9.10億人次、9.58億人次、11.81億人次、12.47億人次、11.76億人次、12.30億人次、8.93億人次,人次變化趨勢為開始緩慢升高,排除B、D兩項;最后下降,排除A項。
故正確答案為C。
14.不能夠從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A.2015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平均演出收入不足100萬元
B.2018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收入同比增速快于2016年
C.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組織的政府采購公益演出中,觀眾超過1億人次
D.2020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場次與國內演出觀眾人次均同比下降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B】」
【解析】
15.2019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場次比2012年增長了:
A.約80%
B.約100%
C.約120%
D.約140%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
